清羽AI正在绞尽脑汁想思路ING···
清羽のAI摘要
GLM-4-Flash

碎碎念

十天后我就要正式踏入职场,去往上海的机票已经买好,最后的假期也进入了倒计时。回望这二十几年的求学生涯,才突然意识到,上学原来是如此幸福的一段时光——无忧无虑,不必操心世事,只需安心读书。如今,面对即将到来的职场生活,想到人情世故、升迁竞争甚至勾心斗角,不免对未来的自己感到些许不安与迷惘。

在八月三十日,我与姐姐、弟弟相约去观看电影《南京照相馆》。时至今日已将近十天,我一直想写下一点观后感,却迟迟不敢落笔,怕文字过于轻浅,亵渎了先辈的英魂。那天从放映厅走出,我心中久久无法平静。暗室里冲洗出的,不只是照片,而是人类历史最黑暗的深渊。走出影院,映入眼帘的是盛世繁华,而这,或许才是电影最完美的结局。历史不能被遗忘,相册或许会因见光而损坏,但我们的记忆不会褪色。那些底片冲洗出的,不止是影像,更是血证。

九月三日,清晨八点多起床,我坐在电脑前看了一早上的阅兵。坦白说,我并不熟悉那些武器装备,但当镜头掠过各国首脑的表情时,我便意识到,这绝非寻常场面。看完阅兵,我上网查阅资料,才真正明白覆盖全球四个字背后的分量。从近代到现代,中华民族历经苦难与压迫,曾一度站在生死存亡的边缘。正是先辈们用血与汗拼下的道路,才换来了今日民族昂首挺胸的资本与底气。那段血泪史仍历历在目,而今天的中国,已经再无人能欺凌。生于华夏,我无比骄傲。

南京照相馆

中华民族的血泪史数不胜数,然而南京大屠杀在历史书中也许只有寥寥数页。但这部电影,却以最质朴的白描手法,让我们仿佛置身于1937年12月的南京,亲眼目睹那段人间炼狱。从小到大,虽然我是理科生,但也学过不少历史。只是对于南京大屠杀,我过去的认知往往停留在数字和规模上,日本侵略者的残暴在前面的历史学习中早已让人麻木,以至于从未真正深入理解,这让我感到惭愧。直到今天,走进这部电影,我才切身体会到那段历史的残酷。

南京照相馆

有人认为此类电影过于血腥,不适合孩童观看。但我要说,真正的历史,比影片展现的血腥千万倍。你真的愿意遗忘历史吗?我无法理解为何有人会抵制这类作品。若是人人都选择遗忘,那是整个民族最大的悲哀。

暗室

照相馆的暗室,是全片最令我难以忘怀的空间。昏红的灯光,如同永远凝固的黄昏;空气中漂浮着定影液的气味,寂静中只有水滴规律的声响。一张张底片在药液中缓慢浮现,像渐渐苏醒的记忆,无声,却震耳欲聋。

那些逐渐显影的照片,表面上只是黑与白的交织,却承载着无法被时间抹去的剧痛。它们不像直接的血腥画面那样具有视觉冲击力,却更加锋利,每一道轮廓的浮现,每一处细节的清晰,都仿佛一声压抑的呐喊。底片沉默,但观者心中已翻涌如海。导演以极致的克制,将暴行转化为一种几乎可触摸的“在场”,我们不是被强塞痛苦,而是被引向一场主动的凝视与哀悼。

我几乎能听见,暗室中那些未说出口的哭泣。它们从每一张底片上缓缓流淌,像是未曾干涸的血,也像未曾被时间冲淡的泪。这是一种属于记忆的回声,不需要嚎啕,就已刺穿人心。

人性

很多抗战片都会塑造个人应用主义,一个人拯救了全世界,但是这部电影并没有把所有人都塑造成英雄,而是展现了不同立场下的复杂人性。

有翻译官的冷漠与虚伪。他端着笑容,递上通行证,送来点心,却在转身之后成为刽子手的帮凶。他甚至抱起死去的孩子,强行摆拍所谓的“合影”,让人作呕。这种表面的人情,与背后冷血的真相,形成了最可怕的反差。

王广海

有普通小市民的胆怯与挣扎。他们原本只想多活一天,苟延残喘,却最终被卷进历史的洪流。有戏子、有邮差、有老板,每个人物都带着真实的欲望,却又在生死边缘被迫作出抉择。

而最让我动容的,是他们在最黑暗的境地下,仍有人选择留下证据,选择抵抗。即便知道代价是死亡,他们依然想让未来的中国人知道,这段血泪并非虚构。

压抑

观影过程中,我几次感到呼吸困难。那并不是因为镜头里展现了多少血腥场面,而是因为一种无形的压抑感,始终笼罩在暗室与观众心头。

窗外,鬼子的哨声、脚步声,随时可能闯入的枪口,让照相馆仿佛变成一口密封的棺材,里面的人只能小心翼翼地屏住呼吸,生怕下一秒便会被撕裂。每个人都活在恐惧之中,却不能哭出声,不能随便走动,甚至不能直视彼此的眼神。压抑像一只无形的手,死死扼住了人的喉咙,让观众也跟着窒息。

我忽然想起历史书上的那句话:“南京城成了人间炼狱。” 只是,纸上的寥寥数语,远没有实际来得震撼。

被无情摔在地上的襁褓,街巷里随处可见的头颅,被血染红的江水,被凌辱到精神崩溃的妇女,被用作铺路的尸体…… 这一切都如同压在胸口的巨石,让人无法逃避,只能在窒息中直面人性的黑暗与战争的残酷。

血证

影片的意义,在于它不仅是电影,更是对历史的再一次证实。

电影中出现的所有照片不是编造,不是虚构,而是真实存在的铁证。它们后来成为远东军事法庭上的呈堂证供,让全世界看到日本军队的暴行。看着电影里的冲洗过程,我仿佛看到未来庭审现场里,那些白纸黑字的判决。

暗室里显影出的不仅是影像,而是人类最黑暗的一面,也是中华民族无法磨灭的伤口。导演用底片,把历史的真实性与艺术的力量牢牢地绑定在一起。

总结

影片结束时,我走出影院,眼前是车水马龙、灯火辉煌。那一刻,我突然明白,这才是整部电影最好的结局。

当年的中华,血流成河,尸骨成山;今日的华夏大地,繁华热闹,人民安宁。这种对照让我眼眶湿润。不是因为遗忘,而是因为铭记。我们之所以能拥有盛世繁华,是因为有人曾经在血泊中倒下。

照片会因为见光而损坏,相册会因为时间而褪色,但记忆不会消失。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记住,1937年的冬天,南京发生了什么。只有铭记,我们才能真正理解和平的来之不易。

电影告诉我,铭记不是仇恨,而是警醒。铭记,是为了不让悲剧重演,是为了让我们走得更坚定、更昂扬。

“城门城门几丈高,三十六丈高……”

“雨花台、挹江门、光华门、中山门、中华门……我们中国人不许可你们这么糟蹋!”

九三阅兵

九月三十日的清晨,我早早地坐在电脑前,心情有些紧张,却又充满期待。屏幕里的长安街庄严肃穆,天安门城楼静静伫立,仿佛凝视着历史的纵深。那一刻,我感到一种无形的庄重压在心口,仿佛这不仅仅是一场阅兵,而是中华民族从苦难到崛起的庄严宣告。

天安门

当庄严的国歌奏响,国旗在风中猎猎展开,我的心猛地一紧。多少前辈在战火中牺牲,用鲜血换来了今天的盛世安宁。记忆还停留在《南京照相馆》的黑暗里,暗室中冲洗出的血证让我久久不能释怀。而眼前的画面,却是另一种强烈的对比——这一切正是先辈用生命拼来的答卷。

当装备方阵缓缓驶来,气氛开始逐渐热烈。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导弹方队,那些庞然大物缓慢而稳健地通过镜头。东风-61的出现,让我感受到一种无法言喻的震撼。那挺拔的导弹车身,在阳光下闪烁着冷冽的光芒。它不是简单的钢铁,而是中华民族的底气,是经过无数次技术攻关与试验后立于世界东方的利剑。过去,我们曾经被侵略者的舰炮碾压得无力还手,如今,我们终于拥有了足以守护山河的重器。

东风61

东风-5C新型液体洲际战略核导弹,打击范围覆盖全球”,那庞大的身躯缓缓驶过,我甚至能感受到胸口的震动。它象征着覆盖全球的能力,象征着任何挑衅者都必须重新审视中国的分量。历史曾让我们在刀尖下卑微求生,而如今,我们有了足以守护和平的手段。屏幕前的我,心中既感到敬畏,又感到前所未有的安心,谢谢祖国母亲!

东风5C

激光炮一般都是科幻电影里才有的场景,结果在当前,就这样真实地出现在眼前。那沉默无声的蓝色炮口极度科幻,仿佛随时可以划破天空。它代表的不仅仅是一种武器,更是一种科技的跃迁。从积贫积弱,到可以掌握最前沿的技术,这背后是无数科研人员的心血与坚持。我突然想到,那些埋头实验室的工程师们,或许永远没有机会站在长安街上接受掌声,但他们同样是这盛大画卷的重要一笔。

激光集束炮弹

空中的轰鸣声逐渐盖过了地面的行进声。当歼击机编队呼啸而过,拉出一道道彩色的烟迹,整个画面瞬间明亮起来。歼十战机划出彩虹,仿佛在告诉世界:这是一个不再沉默的民族,这是一个可以展翅长空的民族。那一刻,我甚至有些眼眶湿润。过去的天空,被敌机肆意践踏;如今的天空,却被我们牢牢守护。

歼-10

歼-10作为我国自主研发的优秀三代半战机,战绩与配置都十分亮眼,甚至在海外实战中击落过先进的“阵风”,证明了其不凡实力。然而在这次阅兵中,它并没有成为主力亮相,原因是本次阅兵出现了更多先新的装备,运-20、直-20、歼-16、歼-20、歼-35、轰-6。面对这些“黑科技”,军迷们一时间眼花缭乱,几乎集体变成“军盲”,也让歼-10这样成熟稳定的机型退居幕后,成为盛大阅兵中低调的守护者。

而当空中梯队掠过国旗上空时,我突然想起了历史书上的那句话:落后就要挨打。我们曾经的苦难,正是因为没有这样的底气。今天,这些钢铁长城的出现,是最有力的回应。任何觊觎这片土地的人,都会被告知:我们已经不再是百年前的模样。

阅兵

随着一个个方队走过,随着一件件武器亮相,我心中的压抑一点点化解,取而代之的是昂扬与自豪。从《南京照相馆》的暗室,到长安街上的光明,从血证到彩虹,这是何等鲜明的对比。一个民族的痛苦记忆,与今日的盛世繁华,就这样在我心中重叠在一起。

我并不是军事专家,看不懂复杂的技术参数,也无法分辨型号背后的差别。但当我看到各国首领在观礼台上的表情时,我知道这一切的意义绝不仅仅是展示肌肉。他们的凝视,他们的震动,足以说明今日的中国,已经让世界无法忽视。那是历史的回响,是血泪换来的底气。

嘻嘻~不嘻嘻

阅兵结束时,我的胸腔里涌动着热血,久久难以平复。我想到无数的先烈,他们在硝烟中倒下时,是否曾幻想过后人可以昂首挺胸?我想到无数的科研人员,他们在实验室中熬过的黑夜,是否也盼望过这一天?我想到无数的普通人,他们默默守护着自己的岗位,是否也在心底埋藏着骄傲?

生在华夏,何其幸哉。历史的苦难我们不能忘记,但如今的盛世更需要珍惜。血证告诉我们屈辱的过去,而阅兵告诉我们昂扬的现在。唯有记住黑暗,才能理解光明的可贵;唯有铭记苦难,才能珍惜今日的荣光。

屏幕渐渐暗下,我的心却无比明亮。没有人可以再随意欺凌我们,没有人可以再肆意践踏我们的土地。中华民族,已经真正站了起来。

总结

从《南京照相馆》的暗室到九三阅兵的长安街,这一路是民族从苦难走向崛起的真实写照。血证提醒我们勿忘历史,钢铁洪流展示今日自信。东风列阵、激光耀眼、战机划虹,那是中华民族不再任人宰割的宣言。无论是沉重的记忆,还是盛大的荣光,都在告诉我们:唯有铭记,方能珍惜;唯有自强,才能屹立。历史不会重演,但警钟必须长鸣,未来更需我们一代代人守护与开创。

每日一图

图片来自哲风壁纸

祖国万岁